找到相关内容140篇,用时3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觉囊派寺庙组织及修学制度

    学,系弥勒菩萨解释《大般若经》修行之世俗三乘道次第者,全书将《般若经》划分为八七十义来逐品解释,即第一一切种智十义、第二品道相智十一义、第三一切智九义、第四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十一义、第五顶...方面论述般若教义,阐明成佛次第,为藏传佛教各派所重视。这方面的主要疏释本是曼木达哇的《现观庄严论本释总义大疏般若庄严论》的第一一切种智上、中、下三部和第二品道相智、第三品基相智、第四圆满一切相现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5348736.html
  • 阿底峽《菩提道灯》內容研究

    ?第二说具足十法四因缘即能发起。发起之后要注意菩提正因的修习,因为由此长养菩提心,就能得到菩提了,什么是菩提正因呢?第三说:“六波罗蜜是菩提正因,四无量心三十七品诸万善行共相助成,若菩萨修集六波罗...这两者的差别就如同“想走”与“正在走”的差异。(57)这表示,想要得到菩提是愿心,行各种菩萨所应行时是行心。所以在论的第三持菩提心(发菩提心)说:“如前诸善逝,发起菩提心,于菩萨学处,依次住于彼,...

    张福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3149382.html
  • 从天台“六即”行位之开立看顿悟与渐修的关系

    就是“观行即”。智顗还根据《法华经·分别功德》,把“观行即”又分为五:  1、随喜。对于圆教义理能够明白通达,深心信解,而生随喜之心,开心观之门,即是初品弟子位。  2、读诵品。由深信随喜圆教义理进而受持读诵《法华》等大乘经典,“善言妙义与心相会”,常念不失,“心观益明”14,即是第二弟子位。  3、说法。由受持诵读大乘经典进而讲说宣扬佛法义理,自利利他,心观倍胜于前,即是第三弟子位。...

    张风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2950940.html
  • 天台大师略传

    说,如鸟之两翼,车之两轮,不可论优劣。  第三十五章 五弟子  闻《法华》十界皆成之妙旨,遂不为毁誉所扰,起随喜之心,是为初随喜品位。以下各品为:读诵经典第二;更加说法第三;兼行六度第四;...被梁武帝第七王子湘东王萧绎招为宾客,任军国顾问。领军朱熹不由感叹道:“若非经国之才,怎为英王器重”。时隔不久,湘东王即位,成为梁孝元帝,拜起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,封诸侯。世称益田县开国侯。  第三章 诞生...

    (日)兹本禅师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3351585.html
  • 唐净眼因明疏抄的敦煌写卷

    以为同喻,以余常、无常二品法外更无非常、非无常第三故。[17]   2、《略抄》写本第270~274行引《疏》解共不定过云:   问:所量通二,遍属异品不定收;所闻同虽无,不属异品非不定。   答...云菩萨有情;三云“以勇猛为义,谓勇猛求菩堤故”。   第三部分是选择性地解释《因明入正理论》(第47~445行),这是全篇的重心所在。可以分为两大方面:一是就《庄严疏》“判文解释中”所无者“略助解之”...

    沈 剑 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1954375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(中)

    经雷同。  汉译《悲华经》共有六,其中第三和第四与观音身世和未来直接相关。第三《大施品》记述遥远的过去世时一个名叫“删提岚”国无诤念王的情况,而在那个时代里,观音身为无诤念国王的长子,名叫不旬。...宝藏如来授记宝海将于娑婆世界成佛,号释迦如来。  《悲华经》第三、四对观音往昔身世和未来在西方成佛的说明,经过昙无谶在北方的传译而正式输入中国,其中关于观音受记的部分后来从本经中抽出单独流通,名叫《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2854545.html
  • 关于正见的思考

    解深密经》第三讲“心意识相”,就是谈世界上有什么,就是唯识,唯有识。与此相对应的《摄大乘论》第二分的名字叫做“所知依分”,所知是一切法,一切法的所依是阿赖耶识,也就是说这个世界,一切都是以阿赖耶识为...略本,就是大纲,有《摄大乘论》,它的题目就是把大乘的精华拎出来,它是大乘佛法的总纲。这个纲领是以佛说为依据的,因为《摄大乘论》实际上是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里“摄大乘”的解说,但是那个经没有传下来,也就...

    吕新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754714.html
  •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(2)

   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》中之简介可知:   “他(寂天)背诵《菩提行经》的第三<护戒品>的末尾,曾提示学法的人应该学习三本书:《虚空藏经》(此经收入汉译大部《大集经》)和龙树的《诸学处要集》、《诸经要集》。...内容结构大要及注疏译本:   1.本论的内容结构:   布顿大师于其所著的《佛教史大宝藏论》(藏文原名:布顿佛教史)中,将此论视为“说解脱及一切种智之道”的论典,并且是属于第三时教(末转法轮)显扬“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160064.html
  • 道安法师的般若思想

    》卷55第47页上-中,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七   《出三藏纪集》(梁)释僧佑撰 中华书局1995年11月第一版第263页   《大正藏》卷55第48页中,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七   《放光般若》第三也是《...文献,公元376年有人把一份竺法护所译的《光赞经》的不完整抄本,从凉州送给他,而这个译本在中原已经失传。   道安到长安以后,仍留心研究大《放光般若》和《光赞般若经》,并组织翻译般若经本。前秦建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461923.html
  • 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

    》第五章《针毛夜叉经》)  从前,世尊曾经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(《经集·大》第六章《娑比耶经》)  而在《第三·大》的《出家经》中,便明确地喻示了佛陀的岩穴隐居处所。“这位牟尼(指佛陀)沿路迄...巴利语上座部佛教的经典文献,弥补了汉译巴利语佛典方面的的缺憾。《经集》的出版,澄清了一个佛教艺术研究中长期含混不清的问题,即寺庙早于石窟寺,还是石窟寺早于寺庙呢?  从《经集》的第一,蛇品所反映的原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0863906.html